隨著近20年來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受到“昨天的太陽模式”制約了發展,對“今天的太陽模式”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國內外一些敏銳的政治家和戰略投資者把目光聚焦到了新能源。全球已有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激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新 能源領域已成世界各國能源戰略的主流。如果說以蒸汽機為代表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電的應用為代表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代表推動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話,那么,以新能源為核心的產業最可能會成為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導力量,成為下一輪經濟繁榮周期的主要支撐,成為人類社會加快步入生態文明新時代的重要標志。誰在新能源領域搶先一步,誰就會在國際能源市場上贏得先機。
新能源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基本是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就看誰的支持力度大。隨著人類對新能源產業的認識不斷加深,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完善,它必將由補充能源逐步提升為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乃至主導能源,這是不可逆轉的發展方向。因為背后推動它的,不是幾個企業、不是幾個國家,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以新能源產業革命為標志的人類生態文明進步的巨大力量。隨著新能源“暴利時代”的結束,技術進步的步伐必將大大加快,成本和價位還會有大幅降低。
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順應科技潮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加之,我國提出區域專業化、產業集聚化的方針,并大力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0-2025年版新能源項目可行性研究咨詢報告》數據顯示
中國新能源產業運行現狀分析 第二節 中國新能源產業總體規模分析
一、企業數量結構分析 圖表:我國新能源企業數量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二、人員規模狀況分析
2018年全球新能源行業從業者已達到1100萬,這一數字在2017年是1030萬人。從行業類別來看,太陽能發電行業從業者共有360萬人,液體生物燃料行業則為320萬人,風力發電行業從業者共120萬人。剩余300萬人分散在太陽能熱電、聚光型太陽能發電和沼氣等領域。雖然近年來新能源發展范圍正在逐步擴大,但大部分就業機會仍舊集中在極少數國家。
新能源產業從業者最多的國家是中國,2018年這一數字為410萬人,占全球的39%。從2017年開始,中國新能源產業從業者數量有所減少。原因主要與中國太陽能發電行業國家補貼的退坡和國內銷量不佳有關。
三、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圖表:我國新能源產業資產規模變化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四、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圖表:我國新能源產業市場規模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